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10月10日發(fā)表專欄文章《不可饒恕的報復》。他在文章中指出,歐美循環(huán)反復出現(xiàn)的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政策制訂者們一味地秉承“正義”道德,無視市場的真正規(guī)律,在需要刺激的緊縮,在需要緊縮的時候恐懼通貨膨脹。以下是全文,供參考。
如果你之前聽過這句話,那么請讓我住口:世界經濟似乎舉步維艱。曾有段時間,情況仿佛有所好轉,大家都在談論經濟復蘇的跡象。但如今經濟增長停滯不前,通貨緊縮的陰影即將來臨。
如果上述說法聽上去很熟悉,那么應該就是如此; 且自2008年以來一直就是如此。與前幾次一樣,最壞的消息總是來自歐洲,但這一次新興市場的經濟發(fā)展也明顯放緩——甚至在就業(yè)率一直增長的美國也出現(xiàn)了警示信號。
為什么這種事接連不斷地發(fā)生?畢竟,諸如房地產泡沫、銀行危機等引發(fā)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的事情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為什么我們不能擺脫這些事情留下的后遺癥?
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政策的失誤:需要刺激經濟時采取財政緊縮政策;真正出現(xiàn)通貨緊縮時有懷疑是通貨膨脹等。為什么政府反復犯這種錯誤?尤其是年復一年的犯相同的錯誤?
我認為,答案是“美德泛濫”。所謂的“正義”正在摧毀世界經濟。
我們最基本的經濟問題是什么?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簡單而不失得體的解釋為:在經濟大衰退的幾年里,我們出現(xiàn)了信貸爆炸性增長(主要是私營部門的信貸)。借貸雙方紛紛將謹慎的傳統(tǒng)拋之腦后,曾被認為是不穩(wěn)定的債務水平變成了常態(tài)。
后來,經濟突然止步,資金不再流動。所有人都開始“去杠桿化”,降低債務水平。對每個個人來說,這樣行事是謹慎的。但是,由于我的支出就是你的收入,你的支出也是我的收入,所以,當所有人都企圖減少債務時,經濟便出現(xiàn)了衰退。
怎么辦呢?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解決高額債務的方法通常是注銷和減免債務。有時更為直接:上世紀30年代,羅斯??偨y(tǒng)利用更為低廉的抵押幫助借貸者再融資。而在這次危機中,冰島徹底取消了負債家庭在經濟泡沫時期遺留的很大一筆債務。更常見的是,債務免除常常以更為含蓄的“金融抑制”的方式進行:政府政策壓低利率,通貨膨脹有削弱了債務的實際價值。
過去幾年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幾乎沒有出現(xiàn)任何債務減免情況。沒錯,冰島這樣做過,但它太小了。希臘債權人也進行了大型的債務減免,但希臘仍然很?。ㄈ匀簧钕輦鶆眨6谥饕慕洕w中,幾乎沒有債務減免。債務負擔非但沒有因通貨膨脹而逐步減少,反而因通貨膨脹回落而加重。美國的通脹遠低于目標值,而歐洲的通脹率幾乎為零。
為什么債務人沒有獲得減免?正如我上文提到,這和所謂的“正義”掛鉤。這種正義認為,任何形式的債務減免都是對不良行為的獎勵。在美國,里克·桑塔麗塔(Rick Santelli )著名的怒吼催生了茶會黨(Tea Party)。這種怒吼針對的并非稅收或者支出問題,而是對提議幫助困難房主的怒斥。在歐洲,實行財政緊縮政策與其說是進行經濟分析,倒不如說是德國對不負責任的債務人不承擔其責任的行為的一種道德憤怒。
因此,對債務危機所采取的政策實際上是要求債務人全額償還債務。歷史會對這樣的策略作何評價?很簡單,行不通!債務人辛辛苦苦的積累終究被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抵消。例如一戰(zhàn)后的英國就是如此。當時英國試圖通過巨大的預算盈余和返回金本位來支付債務。盡管英國做了多年的犧牲,但在降低債務在GDP的比率上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情如出一轍。最近一份題為《去杠桿化,何為去杠桿化?》(Deleveraging, what deleveraging)有關債務的綜合報告指出,盡管經濟不景氣,盡管私營部門盈利減少,公共財政緊縮,但債務水平還是在上升??梢哉f,我們與5年前的債務陷阱越來越接近。
不過,要讓制訂政策的精英和公眾理解債務減免會利于所有人,這一直很困難實現(xiàn)。相反,對不良經濟的應對恰恰是提高士氣的表現(xiàn)。
也許,僅僅只是也許,壞消息——例如德國出現(xiàn)經濟衰退——最終將終結這種具有破壞性的所謂的“美德”。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本文發(fā)表于2014年10月12日。
譯者:譚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