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當(dāng)我把參加“洋眼看山西”太行山水之旅的16名“洋霞客”分別送到機場和車站時,他們一一和我擁抱,并豎起大拇指稱贊,中國日報組織的這次活動太有價值了,這周過得十分精彩。曾供職于美國紐約時報的中國日報外專Randall說他很快要帶妻子再去一次平遙古城,那里真的很有味道;來自俄羅斯的姑娘Anastasia說她最喜歡爬山,太行山大峽谷的紅豆峽和王莽嶺是爬山最理想的地方;來自約旦ASHOROOQ電視臺的記者Saadeh稱贊皇城相府的八音會和《迎圣駕》表演非常好看,他全部錄了像,準(zhǔn)備帶回去在電視臺播放;而印度的Gireesh則告訴我他在北京電視臺做特約嘉賓,他要把美麗的山西介紹給電視觀眾,并且會組織他的印度朋友到山西旅游。他們每一個人都向我表達(dá)了此行對山西的美好印象,并一再感謝我對他們一路的周到安排和精心照顧。
我知道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從5月25日我把他們一個一個接到酒店,并在太原市晉韻樓為他們舉辦了一場最具山西特色的晚宴開始,事實上他們的精彩山西之旅就已經(jīng)開始了。
晉韻樓里的面食表演
俄羅斯姑娘anastasia在晉韻樓試手刀削面。孫瑞生攝
“這哪里是飯店?分別是博物館。”
“噢,這朵花是用什么做的?它能吃嗎?”
幾番勸說,“洋霞客”們就是不肯入座,而是圍著餐桌左瞧右看,“Beautiful!”、“Very very good!”伴隨著“咔嚓咔嚓”的照像聲,是他們對餐桌上的雕花水果和美食不住的贊美。他們拿起筷子卻遲遲不下手,對于那些做成小茶壺和核桃形狀的面食,坐在我身旁的英國自由作家Peter說,他舍不得吃掉,他要作為禮物帶回英國送給朋友們。
對于16位“洋霞客”來講,中國日報在太原晉韻樓為他們準(zhǔn)備的這場晚宴別出心裁、印象深刻。然而接下來的山西面食表演更是精彩紛呈,只見獨輪飛刀削面、剪刀面、轉(zhuǎn)盤剔尖、大刀拔面、絕技一根面、扯面、拉面輪番上陣,直把“洋霞客”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紛紛上去練習(xí)、比劃、照像留念。
首站來到太原晉祠
在上海同濟大學(xué)讀書的德國留學(xué)生linda與晉祠鐵人合影。孫瑞生攝
5月26日上午9時,“洋眼看山西”一行人來到了此次采風(fēng)的首站——太原晉祠博物館。
晉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原為晉王祠,也就是唐叔虞祠,是為紀(jì)念晉王及母后邑姜而修建的,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晉祠是以古建為主、公園水景為輔的大型祠堂式園林風(fēng)景區(qū),集中了中國古代建筑、園林、壁畫、雕塑、碑刻等藝術(shù),具有十分珍貴的文物價值和觀賞性,其中難老泉、宋塑侍女像、周柏被稱為“晉祠三絕”,尤其圣母殿內(nèi)的宋塑侍女像造形逼真、形態(tài)各異、眉目傳情、栩栩如生?!把笙伎汀眰冊跁x祠深切感受到山西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他們把鏡頭對準(zhǔn)了盤龍雕柱、塑像、泉水,并和金人臺上的鐵人合影留念。
平遙古城,我來了
4名“洋霞客”在平遙古城縣衙擺出很有趣味的造型。
久負(fù)盛名的平遙古城是山西旅游最具標(biāo)志性的名片之一,“洋霞客”們雖然都是第一次來山西,但對平遙古城卻向往已久。26日中午1點,正是烈日當(dāng)頭,采風(fēng)團一行來到了平遙古城。午餐早已擺上桌,但“洋霞客”們卻被隔壁大戲堂內(nèi)傳來的陣陣戲文所吸引,爭相趴在窗口一看究竟。
5月26日,平遙古城,約旦ashorooq電視臺記者saadeh正在采訪當(dāng)?shù)貙?dǎo)游。李孟遠(yuǎn)攝
進入這座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城,“洋霞客”們仿佛來到了明清時代的中國,他們在古城墻上徘徊不已,在古縣衙內(nèi)流連忘返,他們時而撫摸古老而斑駁的城磚,時而對著小巷里的民宅和老人、小孩一頓狂拍,說好集合的時間、地點,到點卻總見不到“洋霞客”們的蹤影。來自西班牙的攝影師Luis與來自約旦的攝像師Saadeh非常熱衷于與當(dāng)?shù)鼐用窕樱麄冏ヅ牧斯懦抢镆粡垙埿δ?,近距離感受古城里淳樸的民風(fēng)。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為古城增添了幾分迷離的色彩,簡單的填幾口晚飯之后,“洋霞客”們迫不及待的再次扎進了深深的街巷之中……
第二天,我擔(dān)心他們7點鐘不能按時起床,想不到多數(shù)“洋霞客”早晨5點半就去空蕩蕩的古城里感受清晨的寧靜,去迎接古城外升起的太陽。
大峽谷的不速之客
西班牙攝影師luis在記錄太行山大峽谷青龍峽美景。李孟遠(yuǎn)攝
5月27日中午,采風(fēng)團抵達(dá)位于長治市壺關(guān)縣的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fēng)光旅游區(qū)。大巴車剛進入景區(qū),道路兩側(cè)如刀削斧劈般高聳的群山就讓人忘記了旅途中的困意,有幾位甚至把臉緊緊貼在車窗玻璃上,仰著頭想要看看峽谷的頂端究竟有多高,恨不得把整個腦袋都要伸出去。
第一站抵達(dá)的是紅豆峽景區(qū)的三疊潭。紅豆峽因境內(nèi)天然生長著南方科目的珍稀樹種紅豆杉而得名,而整段峽谷也是兼具著北方的陽剛粗獷與南國的陰柔秀美。步入三疊潭,絕壁對峙,天開一線,峰綠疊翠,流水潺潺,即使正處一天中最熱的時段,也感到濕潤涼爽。遠(yuǎn)處傳來的飛瀑濤聲,帶給人一種安靜的享受,“洋霞客”們放慢了腳步,靜靜的體驗著這引人入勝的畫面。呈九十度角的山澗沒有道路可以攀爬,只能通過垂直高達(dá)50米的人工鐵梯攀行,越往上走越覺得崖壁陡峭。
離開紅豆峽,又到了青龍峽的大河村。在這個只有二百多戶人家的小村莊里,村支書王文周熱情地帶領(lǐng)“洋霞客”們參觀了古棧道、大河古關(guān)以及據(jù)說三國時代曹操住過的客棧,領(lǐng)略了太行山區(qū)原汁原味的鄉(xiāng)村文化,大河村的村民們對這些不速之客和洋面孔甚是稀奇,爭相與他們合影留念。
“洋霞客”體驗大河村激情漂流。孫瑞生攝
如今的羊腸小道,當(dāng)年卻是連接晉豫兩省的重要通衢,王書記告訴大家,棧道上那一個一個的小坑是當(dāng)年駝運貨物的騾馬踩出來的,西班牙攝影師Luis便半跪在小道上,試圖用相機尋找歷史的印記。最后,采風(fēng)團全員體驗了一回大河村的旅游項目——激情漂流,濤濤的流水聲與人們的尖叫聲一起在峽谷上空漂蕩。
王莽嶺上的獨特風(fēng)景
“洋眼看山西”采風(fēng)團在王莽嶺合影留念。李孟遠(yuǎn)攝
5月28日,是“洋眼看山西”的第三天,“洋霞客”們來到了太行山著名風(fēng)景名勝區(qū)——王莽嶺,王莽嶺位于晉城市陵川縣,居太行山南麓,因西漢“王莽趕劉秀”的故事而得名,王莽嶺有太行至尊之稱,正好聳峙在太行絕頂之上,山形地勢,撼人心魄。如果把太行山比作一條騰躍的巨龍,那王莽嶺就是高昂的龍頭,其險峻、峭拔之壯觀,完全可以雄視太行,鳥瞰中原。我對“洋霞客”們開玩笑說,站在王莽嶺上,腳踩山西的地,手摸河南的天,他們聽了異常興奮。
王莽嶺群峰競秀,層巒疊嶂,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曾擔(dān)任毛主席秘書的李銳,2000年在飽覽了王莽嶺后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須五岳攀!”
然而天公不作美,當(dāng)日正好云霧迷漫,遠(yuǎn)山近峰時隱時現(xiàn),“洋霞客”們根本看不到腳下的河南,但是他們的到來顯然成為王莽嶺上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幾位洋美女和洋小伙不斷被游客和導(dǎo)游邀請合影,他們十分樂意,爽快接受。
美國語言研究機構(gòu)教師jay在王莽嶺與游客合影。李孟遠(yuǎn)攝
午后一行人參觀了堪稱中國鄉(xiāng)村筑路史上一大奇跡的錫崖溝掛壁公路。一側(cè)是通天峭壁,一側(cè)是萬丈懸崖,驚險的盤山公路讓很多人屏氣凝神,而當(dāng)汽車進入隧洞的一瞬間,一車人接連發(fā)出了“wow”的驚嘆,每隔幾十步閃出的一線“天窗”,讓人仿佛置身魔境一般。當(dāng)王莽嶺景區(qū)副總經(jīng)理張青龍告訴“洋霞客”們,掛壁公路全長7.5公里,是陵川縣錫崖溝村的村民們歷時30年、一釬一錘鑿出來的時,“洋霞客”們紛紛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贊,在上海同濟大學(xué)讀書的德國留學(xué)生Linda用十分流利的漢語說:“太不可思議了,中國人太偉大了!”
“洋眼”配“洋傘”雨中游“皇城”
在北京語言大學(xué)讀博的馬來西亞留學(xué)生stephanie被皇城相府的建筑所陶醉。akhil攝
5月29日,皇城相府,正在開城表演儀式上抓拍的美國語言教師david. 李孟遠(yuǎn)攝
5月29日一早,位于晉城市陽城縣的皇城相府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蘇醒過來,我告訴“洋霞客”們,在山西有“下雨天、留客天”的說法,下雨是表示對客人的歡迎,是想把遠(yuǎn)方的客人留下來,他們聽了十分高興。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因為下雨,我們一路帶的雨傘也派上了用場,這傘可不是一般的傘,是此行為“洋霞客”們專門訂制的中國日報文化傘,“洋眼”配“洋傘”,雨中游“皇城”,真是絕妙的搭配,太富有詩情畫意了。
皇城相府是大清相國、康熙皇帝恩師陳廷敬的故居,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食窍喔菢O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洋霞客”們興致勃勃地登御書樓,游冢宰第,賞點翰堂,鉆藏兵洞,探河山樓,相府建筑之雄偉、結(jié)構(gòu)之精巧,引得“洋霞客”們一路走來一路贊,一路笑聲不間斷。
之后他們又觀賞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上黨八音會”和《迎圣駕》表演。上午9時,大型開城儀式《迎圣駕》表演在雨中進行,炫目的龍袍,威嚴(yán)的儀式,還有那一聲宏亮的“皇上駕到”,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洋霞客”們,讓他們情不自禁地隨著康熙皇帝的圣駕光臨,再次穿越回到了300年前的康乾盛世。他們紛紛舉起相機,記錄這精彩的瞬間。
關(guān)于作者:孫瑞生,中國日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