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感是人類有關宇宙完整一體、萬物之間彼此呼應、渴望結合的最原始、也是最深沉的情感。
愛因斯坦說:“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jīng)驗是神秘的體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fā)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誰要是體驗不到它,他就無異于行尸走肉?!覀冋J識到有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感覺到那種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為我們所感受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感情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情感?!@種深摯地、直覺地深信存在有一種更高的思維力量,顯示于不可思議的宇宙中,這就是我的上帝的定義?!鄙衩馗匈x予人的心靈以深邃、悠遠,賦予世界以神圣與莊嚴、偉大和奇妙,它讓人把一個內在荒涼的物質世界提升為一個充滿感情和美的世界。這正是神秘主義思想之所以源遠流長并深入人心的內在原因。
詩意神秘主義是人類開拓外在世界、整合生存經(jīng)驗的思維模式,更是人類滿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與情感世界的一種需要。當大自然的風雨雷電、火山噴發(fā)等奇特現(xiàn)象使人震驚,四季變遷、生死榮枯使人困惑時,神秘主義首先擔當了解釋世界的任務。就人類的特點而言,世界獲得了解釋,也就獲得了安頓。缺乏安全感的世界被一個獲得“合理”解釋的世界所代替。
神秘主義是關于宇宙本質的獨特的思想體系。這種體系堅信世界的本質和意義超乎人的思考和言說的能力之外,而恰恰這個不可思議的本質和意義,又是人類思想和生存必不可少的對象和內容。因此,人應當在理性思維和邏輯言說之外,去領悟這一本質和意義。毫無疑問,這種領悟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詩意性。
詩,作為一種廣義的文化精神,就是以有限的存在方式(語言)指向那無限的存在意義(神秘),從而實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超越。詩所標舉的生命境界是個體最終超越自身,與無限廣大神圣的宇宙本質(神)融為一體。
1,威廉·狄爾泰:詩意世界觀的誕生
如果說,本人有關“詩性智慧”的思想可以溯源于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者維柯的話,那麼,“詩性世界觀”的提法,在現(xiàn)代生命哲學的代表人物狄爾泰那里找到論述的佐證。
威廉·狄爾泰(1833-1911)所面臨的時代課題至今仍未解決: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文學科的發(fā)展卻不能令人滿意。人文學科不僅深深地束縛在形而上學之中,而且,新興的自然科學也構成了對人文學科的束縛。在自然科學的沖擊下,人被等同于物,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充斥了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毫無獨立性可言,人的獨立性也因此受到了威脅。
狄爾泰準確地診斷了他的時代的人文“疾病”,他以“完整的人”反對抽象的理智動物,用“精神科學”的獨立性,抗衡自然科學的沖擊。捍衛(wèi)人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就成了狄爾泰終生為之奮斗的學術、文化目標。
狄爾泰的認識論始于兩條“最高原理”。
一條是“現(xiàn)象性原理”,根據(jù)這一原理,外部世界是主體的意識事實,都從屬于主體的意識的條件。狄爾泰反對近代哲學將物質與意識截然分開、對立起來,并且徒勞地分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誰決定誰的決定論和獨斷論的困境,認為物質與意識密不可分,物質是主體意識中的物質,意識是主體關于物質(客觀存在)的意識,二者統(tǒng)一于人的生命,統(tǒng)一于人的“生命體驗”。
佐證狄爾泰的哲學洞見的,是量子物理學的觀測發(fā)現(xiàn):電子等基本粒子,在沒有人的觀測情況下,是一種模糊、糾纏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一旦人的意識介入,粒子就呈現(xiàn)穩(wěn)定狀態(tài)。換言之,我們所謂的“世界”,是主客觀交融而成的。
自幼被灌輸“物質第一、意識第二”的機械唯物論,又接觸了“意識第一,物質受造”的宗教有神論,至此明白,這種妄加分割主客交融世界的思想,是脫離宇宙生命真實的“戲論”(熊十力對西方近代哲學所謂“第一性問題”的斷言)。
另一條可稱為“整體性原理”。根據(jù)這一原理,意識事實的關聯(lián)是一種心理學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包含在人心理生命的整體中。因此,對意識事實的任何分析,都不應象近代主體形而上學那樣,只著眼于理智,而應著眼于包括了知、情、意在內的心理生命之整體。狄爾泰把對意識事實整體內容及其關聯(lián)的分析稱為“自我反思”。哲學的基礎不再是“知識論”,而是“自我反思”。近代以來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實證主義對人的理解,都是抽象的、枯燥的、實用的,遠離人的現(xiàn)實。在這樣建構起來的人類主體的血管里,沒有真實的血液流淌,有的只是作為理性活動的稀釋了的“理性汁”。
狄爾泰變“說明心理學”而為“描述心理學”,用以說明人的生命。這種心理學不是立足于假設,而是立足于體驗。在他生命的晚年,又實現(xiàn)了從心理學到生命解釋學的轉變。狄爾泰區(qū)分“形式范疇”和“現(xiàn)實范疇”,后者是為“精神科學”所獨有的范疇。現(xiàn)實范疇或生命范疇源于體驗,源于生命?;镜默F(xiàn)實范疇是生命、體驗、意義、價值,這些都是有別于理性判斷的主觀判斷,它們的意義在于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人文意義。
其中,人的生命體驗處于人文意義的核心:“體驗是一種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實在在那兒為我存在。”就是說,體驗是一種把握或占有實在的方式。它的獨特性在于它以一種非主客分立的方式直接把握現(xiàn)實。這種直接把握也就是詩的直覺把握方式,因此,詩的體驗在人的生命體驗中又占據(jù)核心地位。
狄爾泰偉大的生命哲學的核心,是主客交融的“體驗”,亦即人的感性生命和它的歷史境遇。人置身于鮮活的宇宙生命世界之中,他以鮮活的生命體驗呼應這一外在世界,這就是人類文明活動、個人生命活動的本質所在。
記錄人與宇宙互動交融的過程,即歷史。
閱讀中國典籍和近代以來錢穆等民國七賢的文史巨著,立刻感到這些偉大人格及其豐富的歷史境遇,躍然紙上;相反,閱讀柏拉圖直至盧梭、康德的空洞之作,你會立即厭倦,最終棄之如敝屣——“這是什么鳥語!扯來扯去,說不到點子上!”
2,哲學的正確對象是主客交融的生命
狄爾泰正確地認為,哲學的對象是物質與精神的統(tǒng)一體——生命。然而,生命的核心,并非盲目的沖動,而是人的精神性、歷史性存在?!吧鳛橄嗷ビ绊憽r間相續(xù)的事件,就是歷史生活?!薄吧约吧捏w驗是對社會-歷史世界的理解的生生不息、永遠流動的源泉;從生命出發(fā),理解滲透著不斷更新的深度……”。而把握生命的認識范疇是領會、解釋和體驗。領會是把握一種交互傳達的意義:我們認知一幢房子,我們領會朋友的微笑。因此,領會就是認出對象中的自己。對人的生活世界的研究猶如尋找一首詩的意義,而不可能象自然科學那樣僅僅去測定。體驗的本體論規(guī)定表現(xiàn)為人無法擺脫的生命內容:命運、變無、死亡。不可把握的命運總在追逐每個人,造成生活世界的不穩(wěn)定感和虛無感。死亡規(guī)定了時空中一切生命的有限性這一最終本質,人因此更萌生了超越有限進入無限的深層神秘欲求和與自然銷蝕一切的力量相抗衡的意志。
針對近代主體形而上學的主客分立模式,狄爾泰提出,人總是通過知、情、意三個方面展開和世界的關系。在認識關系中,人們尋求關于世界的知識;在情感關系中,人們對世界作出評價;在意志關系中,人們將世界作為行動的舞臺。面對“世界和生命之謎”,人們必須尋求對生命和世界作首尾一貫的解釋,必須尋求知、情、意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就是世界觀。
3,世界與人生的“不可思議之謎”
狄爾泰從文化體系的角度將世界觀區(qū)分為宗教世界觀、詩的世界觀和哲學世界觀。在宗教世界觀中,意志居于主導地位;在詩的世界觀中,情感居于主導地位;在哲學世界觀中,認識居于主導地位。宗教、詩和哲學面對共同的“世界和生命之謎”,以不同的方式滿足人的形而上學沖動。
對于人來說,世界總有一副“不可思議的面孔”。狄爾泰稱之為“生命和世界之謎”。人總有生、老、病、死,總要遭受與親人分別的磨難。在自己的生活里,在歷史中,人們隨處可見非理性的力量和盲目的機遇在起作用。于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們便會不斷地提出這樣的問題,生命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生命和世界的關系是什么?這就是人的“形而上學的沖動”。這種形而上學沖動需要一種世界觀,即要求人們首尾一貫地對世界作出解釋,評價世界的意義,從而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
宗教生命經(jīng)驗的特征是“在與不可見世界的交往中尋求最高的和絕對有效的生命價值,從這種交往的不可見的對象中尋求絕對有效的最高的效應價值,從中尋求一切幸福和喜悅”,“而且,一切行為的目標和準則必須由這個不可見的對象來決定?!弊诮淌澜缬^以與不可見世界的交往為特征。宗教世界觀和哲學世界觀一直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猶太基督教的一神論,中國和印度的泛神論……是形而上學的準備階段和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狄爾泰準確地概括出中國世界觀的哲學內核和宗教精神:泛神論正是中國神秘主義的核心內容和思想特色。
狄爾泰精確地把握住“詩”由有限事物出發(fā),最終達到無限境界(一般意義)的審美特質、哲學特質和文化特質:“在某種特殊的東西中并從有限出發(fā),每一門藝術都使人看到超出這個特殊對象的關系,從而賦予這一對象一般的意義。”在各門藝術中,狄爾泰特別重視和強調詩的作用,認為詩具有表達一種文化的整體世界觀的功能。在他看來,“所有其他藝術都局限于對感覺對象的想象”,“只有詩能自由地支配現(xiàn)實和觀念的整個領域,因為在語言中,能夠表達可以出現(xiàn)于人心的一切——外部對象、內部狀態(tài)、價值和意志規(guī)定”?!叭绻f在藝術作品中世界觀得到表達,那就是在詩中”,“在各門藝術中,只有詩和世界觀有一種特殊的關系?!?
詩借助于想象,它一方面“將靈魂從現(xiàn)實的重負下解放出來,同時又向靈魂顯示現(xiàn)實的意義”,每一個詩作都包含了超出語言符號之外的東西。詩源于生命,它必然在對一個特殊事件的表現(xiàn)中表達詩人的生命觀。真正的詩人總是將關于生命的諸觀念聯(lián)系起來,形成對生命的首尾一貫的和普遍的解釋。詩不是根據(jù)超自然的力量,即不是從與不可見世界的交往中理解生命,詩人從生命的本質直接獲得自己的生命觀。詩是“從生命本身理解生命”。所以,“詩是理解生命的喉舌”,“詩人是了解生命意義的先知?!钡覡柼┚俣啙嵉馗爬ǔ鲈娦允澜缬^的特質:它既不象宗教世界觀那樣,渴望與超生命的對象交往,也不象哲學世界觀那樣,將生命概念化,而是以直觀的方式去理解生命,這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理解方式,因此,詩是理解生命的喉舌,詩人是理解生命的先知。
狄爾泰指出,詩不同于宗教世界觀,因為“它是公正的、客觀的,永無止境地吸收一切現(xiàn)實。它對自然和事物的終極關聯(lián)的客觀態(tài)度始終為的是進入生命意義的深處。”
詩也不同于概念化的哲學世界觀:“詩的生命觀的結構完全不同于哲學世界觀的概念的組合”,因而“不可能發(fā)生從前者到后者的合乎規(guī)律的進展。”
以此標準來衡量神秘主義,我們發(fā)現(xiàn)它作為一種世界觀的詩性特質:它與專斷的一神論宗教不同,主張萬物皆神,這實際上是肯定了宇宙萬物尤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價值合理性。
它從神圣的方面去理解生命,但并不認為有人格神(上帝)創(chuàng)造并主宰著萬物。相反,它從感性的、審美的、直觀的、詩意的生命方面,去把握神(宇宙無限性及其意義),這歸根結蒂仍是對生命的把握,只不過這種把握企圖在更高的、更神圣的意義上和全宇宙的規(guī)模上,來肯定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正是詩由有限事物向無限境界飛升的觀照方式和表達方式的翻版,是人類源初智慧和詩性智慧的表現(xiàn)。
神秘主義是生命的詩化與圣化。
附錄 《溺于永恒之中》
稍不留神
你便會一腳邁進黑夜
踩響無聲伸展的
一排排
嘴唇
幾只玉蘭裸體立于禿枝上
冷風中假寐。
微軀生寒。
一匹小貓悠閑地在屋脊間
漫步,睡眼朦朧。
一不小心
你便會流出某一時刻之外
被另一度空間里的微風
搖漾托起
如行將熄滅的星盞
如沒入夜色的羊群
(1993年4月9日)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