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我去了一趟大別山,去看杜鵑花。
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杜鵑花盛開的季節(jié),而大別山的杜鵑花又久負(fù)盛名!
就在金寨縣南部,一個叫馬鬃嶺的山谷,那里有十里杜鵑林帶,每到春末夏初的時節(jié),山里的杜鵑花會漫山遍野的盛開。
我們來時是在四月中旬,這里的杜鵑花還沒有完全盛開,很多花朵只開了一半,不過,已經(jīng)足夠美麗壯觀的了。
一簇簇、一叢叢的杜鵑花幾乎開滿了整個山谷,一眼看去沒有盡頭,仿佛這里是花的海洋。山里亂花迷眼,蔚為壯觀,恍若人間仙境一般。
花兒沒有齊齊的開放,不免會讓人有些遺憾,不過,這反而讓人有了想象空間,仿佛書法里的留白,或是未盡的詩意,似乎會留有余韻。
“花未全開月未圓”其實是一種境界,凡事都不可太圓滿,人生亦是如此,盛極而衰是事物發(fā)展普遍存在的規(guī)律。
世間的花兒都是美麗的,所以人們也往往賦予這些花兒以美好的寓意。如梅花有高潔、傲骨之意,蓮花象征著清廉,玫瑰則代表愛情。
而杜鵑花雖然美麗,卻有幾分悲情的色彩,關(guān)于杜鵑花的由來,就有一個美麗而又凄清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川中蜀地有一位君主,叫杜宇,人稱望帝。他一生勤勉于政事,殫心竭慮的造福人民,很受地方百姓的擁戴。后來年老,他把帝位禪讓給自己的臣子,自己歸隱山林。
然而,世事多變,退去帝位的他,卻受到一些惡人的污蔑,最后他含恨而逝,一縷魂魄化為杜鵑鳥。因為心有不甘,所以他夜夜站在枝頭悲鳴,訴說自己往日的冤情,以致口角流血,滴滴鮮血染紅了花朵,便成了紅艷的杜鵑花。
這個故事在古人的詩詞里多有吟誦,似乎成了常用的典故。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有詩言:“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宋人也有詩句說:“子規(guī)半夜猶啼血,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子規(guī)是杜鵑鳥的別稱);還有宋詞里也有“杜鵑啼血五更殘,花不禁寒,人不禁寒”的詞句。
好像杜鵑花很入詩,這也有花兒很美、花名很雅的因素。
杜鵑花艷而不俗,嬌而不媚,雖然是極美,可它好像從來都無關(guān)于人世間的愛情。
我讀過一首現(xiàn)代詩,叫《山里的小詩》,小詩寫的很精致!我猜測這首詩可能與杜鵑花有點關(guān)系,或許這是杜鵑花與愛情唯一一次有過的關(guān)聯(lián)。
鳥兒出山去的時候,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
告訴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說山里的花已開了。
我想,詩里鳥兒應(yīng)該是一只杜鵑鳥,而它嘴里銜的也該是一枚杜鵑花瓣吧。